■教育是一种引人向善的力量,又是爱心交融的家园。
■教师的水平,主要不是体现在优秀生的优秀上,而是体现在学困生的进步上。
■好老师的敬业精神,体现在对教学细节的精益求精上。
■想方设法激起学生的责任感的教师,会拥有积极而勇敢地承担自己应负责任的学生。
■一个人如果缺乏责任感,他将对周围的任何人、任何事都漠然视之,置之不理;一个人如果不承担自己的过失,是一种胆小、怯懦和自私的表现。
■当一个人认识到了履行责任的重要性时,他就会在履行责任后获得一种美好的情感体验。
■各种各样的会议、检查和评比占据了教师和干部用于研究教育的大部分空间,有时没法沉下心座谈课堂。怕出漏子的是老师,受害的是学生。
■思考是一种好习惯,它传承精华,去除糟粕,孕育智慧。思考可以化解矛盾的症结,使僵化的思维方式疏通,变得清晰,构建新的思维和理念。
■威信,是教师通过自身形象在教育教学中日益形成的使学生感到敬佩和信服的一种感化。
■感性与理性的纠结,永远是人生最难解的题目。感性的看法,需要理性的处理。
■不要让工作在我这里延误,应当是每个有责任的教师谨记的。
■心放平了,一切都会风平浪静;心放正了,一切都会一帆风顺;心放下了,永恒的安乐与幸福也就随之而来了。
■教师只有完成从实践者向研究者的转变,才能改变教书匠的地位,教育才能成为理性智慧的教育。
■智力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
■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读书,不读书的教师只能当庸师。
读书必须学会反思、善于反思。读书不会反思,那只是两脚书橱而已。读书是对书中内容和自身思想观念、行为意义的自觉的再认识活动。
■教育总是在今天和明天的空隙中生长的, 教育总是在现实与理想的夹缝里前行的,没有智慧,不仅无助于理想的实现,而且于事、于时无补。
■用欣赏的眼光去对待每个学生,不难找到个性成长的方向!
■教育是一种根雕艺术,依据天生形态做文章。教育需要学根雕艺术,寻求学生适合的成长方向。
■没有对常规的挑战,就没有创造,而挑战常规的第一步,就是提问。
■好好学习,使自己永远不掉队; 好好工作,使自己永远问心无愧;好好锻炼,使自己永远精力充沛; 好好休息,使自己的身心永远不疲惫。
■没有落后的群众,只有落后的干部;没有糊涂的群众,只有不明白的干部。
■该休息的时间通知你补工作或有漏洞,说明你工作时间没做好,没安排好。
■名师的精彩往往在于细节的精彩。课堂细节决定课堂成败并不过分!
评论